黄冈新视窗网消息(武穴台 记者刘飞 刘维)好,接下来我们来关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武穴市如何发展水利的。从以前的担水挑水到如今的自来水到家,从滩涂田埂到稳固牢靠的防洪堤坝,从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率不足,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面积覆盖,改革开放40年来,武穴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全领域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促发展,惠民生。
在梅川水库,干干净净的水面上倒映着杨垸村党支部书记张柱英的身影,他手持打捞工具正在岸堤上巡查,打捞水面漂浮物。作为梅川水库村级库长,张柱英每天都要查看该河面有无垃圾、污水排入水库等情况,并一一记录在巡河笔记本上。他告诉记者梅川水库是梅川河源头保护区,自2006年作为饮用水源地后,该水库每年要向周边村镇10万多人供应生活用水以及保障8万多亩农田灌溉。
武穴市梅川镇杨垸村党支部书记 张柱英:“每天都要走几个来回!别说垃圾,水里漂浮的水草也得捞起来,如果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会马上向上级库长反映,尽快处理。
像张柱英这样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的江河湖库长只是该市众多江河库长中的一员。2017年 5 月 7 日,武穴市正式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河湖库长工作实施意见》,党委、政府领导担任江河湖库港长,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江河湖库港长制工作体系,共设立江河湖库港长515名。实现市境内江河湖库港(塘)全覆盖,打造河长制“升级版”。
通过江河湖库港长制的不断推进,一条条江河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曾经污染的河湖清澈起来,曾经淤塞的河道欢奔起来,“河长制”已经成为我市河湖水系治理的重要抓手,让这里的每一条河流回归、蜕变、升华,并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临河而居的百姓。
40年来,武穴市水利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形成了两大水利工程体系,即以四座中型水库为骨干,小型水库塘堰为基础,群英洞引水为补充的“一洞连四库”的灌溉体系,以长江干堤为屏障,一级电排站为枢纽,二级电排站为基础,沿江涵闸为咽喉,官桥大港为动脉的“一港串五湖”的排灌系统。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先后实施黄广大堤加固、96座水库除险加固、马口及官桥西泵站更新改造、全国和省级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既、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续建、水利灾后重建“三大项目”等各类水利工程建设项目6600余处,有效地解决了民生水利问题,先后战胜了1998、2016年特大洪水和1978、2001,2018年特大干旱,确保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
武穴市石佛寺镇魏高邑村村民 郭春保:我生在湖区,长在湖区,这个坝原来坝面不宽,只要下大雨,群众很着急,每天要上坝防汛,这次市政府投资这么多钱,把坝建好了,真正的是为农民办了一件好事。
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该市已累计新建水厂50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4万吨,完成项目投资2.05亿元,实现了全市“村村通”自来水,基本解决了该市63万农村居民和7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