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大楼的内外呈现出新的面貌,为农民工创造了一个温暖安全的家。全景咨询点电子地图平台将出租房屋和租户全部在线实现动态管理。日前,襄城区汤唯镇将桐城劳动大厦改造成了一个聚落遗址,并以此作为试点,为全景聚落遗址搭建了一个电子地图平台。今后,该镇所有出租屋都将纳入该平台,这将大大提高区域出租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桐城劳动大厦位于汤唯镇凤凰井村,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550多间客房。它的房客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流动人口多,建筑内存在火灾隐患,如通道堵塞,自由使用煤气罐等明火设备,电线连接不畅。一些租户还私下安装安全窗口。一旦发生火灾,会影响人员的逃生和消防救援。
鉴于治理上的困难,汤唯镇将桐城劳动大楼改造为分流安置点。在集中翻修期间,拆除了32扇门窗,清洁了26个气罐。同时,安装了200个烟雾探测器、546个4公斤干粉灭火器、79个应急照明灯、88个火灾应急标志、336个上墙疏散示意图和每户一个烟雾面罩。在每个走廊的入口处,额外安装了电动自行车,以防止租户进入走廊停车和充电。为了满足租户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和停车的需求,该建筑还计划建设三个面积为550平方米的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和充电站,以及6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工人楼硬件设施的升级为农民工提供了一个更好、更安全的生活环境。汤唯镇也开始建设一个带全景导航点的电子地图平台,以桐城工人楼为试点,利用软件升级打造智能家居。
根据该计划,工作大楼的位置、住房供应、房屋类型和内部设施等信息将嵌入全景咨询点的电子地图平台,并以全景的形式显示。那些对寻租感兴趣的人可以在网上看到住房供应。针对人口众多、外来务工人员频繁迁移的特点,汤唯还建立了租户信息管理登记系统,租户的职业、学历、年龄、收入水平、入住时间等信息全部录入平台,在一户内登记,并进行动态更新和管理,从而实现了外来务工人员建筑的规范化管理。(苏宝财经记者薛源记者向魏璇/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