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兴在北京市丰台区房地产登记中心领取了房产证。
杨世军控告张广兴,要求偿还欠款。受访者提供了照片。
85岁时,张广兴开始“流浪”。
这位前卫生部的退休干部租了一个地下室,住在亲戚朋友家里洗澡。他没有固定的住处。因为他的房子不见了。
2016年底和2017年初,老北京人用自己的房子作为抵押,分两期借入400万元人民币“投资”新币叶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币公司”)。公司的还款、收入、保本和免费提供保健产品的承诺没有兑现。张广兴负债累累,他的房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卖掉了。他曾经被迫离开家。
在过去的两年里,许多老人,如张广兴,失去了他们的房子和债务,出现在公众面前。张广兴律师郑起解释说,2017年,法定代表人王淑芳因200多人向警方报案而被北京警方逮捕,新币公司涉嫌非法集资。一些相关案件仍在调查中,涉及200多个房地产单位,张广兴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16个月的“流浪”,今年7月,根据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的判决,张广兴的名字被归还到他丢失的房产证上。老人也回到了他已经住了将近30年的老房子。
其他签有他名字的文件仍然让他窒息。400万元,债务合同白纸黑字写着,债权人把他押上了被告席。
“在新加坡元案涉及的200多处房产中,张广兴目前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收回房子的人。”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田淑宁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Youth记者。
律师郑起认为,与200多个其他家庭相比,张广兴是“幸运的”,甚至包括北京和全国所有因“房屋退休骗局”和“日常贷款”而失去房子的老人。
“你有房子吗?你有车吗?”
郑起一直想知道为什么退休干部张广兴年轻时学习医学,但晚年他不相信医生,相信保健品。
这位老人是保健品的资深消费者。他注重各种产品,瓶子、罐子、固体和液体。他过去常常在一个有数百人的房间里听讲座,平时还阅读保健书籍。他也喜欢看书时做笔记。他用白色空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在几乎每条线下画直线和圆圈。
2016年,新加坡的酶制剂引起了张广兴的关注。“酶,酶,我很感兴趣。”他说酶的概念与他在医科大学所学的一致。新加坡元公司的宣传材料印成了“非常多,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张广兴学得越多,他就越同意并开始购买产品。
当时,老年人唯一的问题是保健品“太贵”。张广兴很快发现自费“更难继续吃下去”。
张广兴和许多老年人表示,新币公司有一个名为“贷款部”的部门,负责将老年人介绍给小额贷款公司或贷款人。
“你有房子吗?你有车吗?”新加坡元公司的相关人员建议他以该房产为抵押,向私人借贷公司借款数百万元。然后,通过把钱注入新加坡元公司,张广兴可以不用花钱就能吃到酵素。
老人记得新加坡元公司当时承诺会签署协议,帮助他偿还贷款产生的利息,还会每月给他一笔投资收入,这就是所谓的“回购资金”。贷款到期后,新加坡元公司将偿还本金,这被视为“为老年人提供住房”。
张广兴当时很受诱惑,回家和妻子刘曙光商量。老妇人起初不同意,但在老人的坚持下终于同意了。现在回想那个时候,刘曙光直咬牙。
2016年12月,通过引进新加坡元公司,两名老人被一家贷款人带到北京中信公证处,并签署了几份文件。
直到今天,张广兴也说不清他是如何签署这些文件的。他最终没有拿到公证书,甚至不知道公证文件中有什么约定具有法律效力。后来,据媒体报道,一些类似案件中的老人甚至不记得在公证过程中见过公证人。
手续完成后,新加坡元公司告知张广兴,他抵押的房产可以从贷款人处借出300万元,用于从新加坡元公司购买800公斤保健品。老人说,新币公司答应每月给他6万元“回购款”,一年后全额返还300万元本金。新加坡元公司还将每月偿还贷款产生的9万元利息。
此后,每月1日,约定的60,000元将按时转入老年人银行账户,付款人为新加坡元公司。银行声明显示,新加坡元公司也向债权人账户转移了利息。
张广兴也思索了一下,“这房子的市值将近600万元,但贷款只有300万元,是不是有点不经济?”后来,他对当时的收入状况非常满意,于是将自己的80万元存款存入新加坡元公司。
2017年3月,张广兴在贷款人的劝说下,再次去北京方正公证处签了名,借了100万元。
在相隔4个月的两份经公证的债权文件中,债权人是两个不同的人。为这两笔贷款担保信贷的人名叫杨世军。他分别收取了9万元和13万元的担保费。
对于像张广兴这样的老人来说,公证处有着特殊的信誉。用郑起的话说,他接触到的大部分相关案件,如“老年住房骗局”和“日常贷款”,都会采用带老年人到公证处签名的方式。
除了将借来的钱注入医疗保健产品公司,抵押房屋的老年人还投资于各种信托基金和金融产品。“这些人利用公证处的公信力来削弱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因为老年人认为公证处代表正义。”郑起说,“但是一些公证人非常熟悉小额贷款公司的人。”
张广兴还没来得及看这个账户,他借的钱就直接转到了新加坡元公司。从那以后,张广兴在七个月内从两项“投资”中获得了“回报”,总计44万元。新加坡元公司在7个月内帮助张广兴偿还了72万元。
郑起后来帮助张广兴计算,新币公司给老人的这些“福利”不足以弥补张广兴投资的80万元,也不足以弥补相继形成的“租金、律师费、保全费、保险公司财产保全担保费”。
更重要的是,即使房子还回来,这位老人仍有400万元的债务。
钱不见了,老房子对他关上了门。
危机始于2017年7月,用郑起的话说,当时新加坡元公司“打破了资本链”
律师认为,新币公司的运营模式是“庞氏骗局”(Ponzi scheme),利用新投资者的资金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而王淑芳“只有愚弄的能力,却没有真正的运营能力”。资本链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新加坡元公司的贷款部门主要由几家小额贷款公司和非法专业贷款人的工作人员组成。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利息就会越多,王淑芳的融资成本也就越高,这是不可持续的。”齐正在向记者解释。
同年7月,包括张广兴在内的许多“投资者”没有收到新加坡元公司的“回购款”,也没有收到贷款公司应得的款项。这些抵押贷款借款人开始陆续接到电话。他们向新加坡元公司寻求提醒。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答复,钱也不会回来了。最后,许多人选择报案。
一个月后,新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淑芳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逮捕。
张广兴不得不面对400万元的债务和借款产生的利息。甚至他800公斤的保健品似乎也被“浪费”了,因为他没有回家。
新加坡元公司法定代表人被捕不到一个月,张广兴的家人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杨世军,他借钱给他作为担保。
杨世军与张广兴的两名债权人签订了转让其债权的合同,现在他是张广兴的唯一债权人。在杨世军眼里,事情很简单,那就是张广兴向他借钱投资,但他没有还钱。
在熟人眼里,张广兴一生诚实守信,开始考虑卖掉房子还债。作为一名退休干部,他在办理售房手续时通知了老干部局。听到这里,局里说他"一定被骗了",并且"他这个年龄有什么贷款?"没门儿”。那时,刘曙光去加拿大看望他的女儿。这所房子是夫妻共有的财产,但张广兴没有卖掉。当这位老太太回到家时,她立即拒绝了出售。
几个月后,当杨世军再次出现时,张广兴的名字已经从他的房地产证上消失了。
直到那时,这对老夫妇才明白,他们在公证处签署的文件中有一份授权书,"受托人可以为我们办理房地产产权转让和所有权转移到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受托人是刘曙光和张广兴,受托人是杨世军。
在这对老夫妇不知情的情况下,杨世军以超过400万元的价格把房子卖给了一个名叫丁明的人,比市场价格低了大约200万元。郑起向记者展示了另一份文件的副本,显示丁明在“购买”房子后将房子抵押给了杨世军。
去年12月,丰台区人民法院方庄法院正式审理了张广兴与被告丁明、第三方杨世军关于无效合同认定的纠纷。丁明出庭承认,他并没有真的拿钱买房子,只是因为他有北京户口并给了杨世军一个名字。房子的真正主人仍然是杨世军。
也是杨世军敲了张广兴的门,要求这两个老人离开他们自己的家。
争吵的过程,张广兴已经不太记得了,只记得杨世军带人“很讲究,只说话,不动手”。
这对老夫妻报了警,但是警察看着房地产证上的名字,很无奈。双方没有任何身体接触。最后,警方只能说:“这是一场经济纠纷,必须通过法院解决。”
“收到房子”的人拿了房产证,打电话给开锁公司,直接换了门锁。张广兴和刘曙光夫妇占据了8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中的一个。杨世军带着另一个陌生人住在客厅里。
这两位老人有个约会。他们不能同时出去。至少应该保留一个。门锁已经换了。恐怕我一出去就不能回来了。他们的女儿和女婿都在国外,目前无法回国。
老人和房客住在一起不到半个月,偶尔互相挖苦,大部分时间一句话也不说就互相关心。这对老夫妇在厨房自己做饭,另一方每天都点外卖。刘曙光发现最初的两个债权人中的一个偶尔会来给杨世军和他的同伴送食物。
与此同时,杨世军开始带人们去看房子并转售。从早到晚,看房的人不停地搅拌。如果刘曙光遇到他,他会聚在一起提醒对方,“不要买这栋房子,产权是有争议的。”这句话被扔了出去,走过来的人“脚后跟一转就走了”
冲突持续到2018年4月10日,当时刘曙光不在,张广兴独自一人在老房子里。突然,房子里的水、电和煤气停止了。
张广兴很紧张,忽略了妻子不在家的事实。他走出门,进入走廊检查计价器箱。他回应时已经很晚了。
这座他已经住了将近30年的老房子牢牢地锁在了他面前。
与张广兴处境相同的老人近年来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包括北京中安民生提起的“资产养老”案和严光滨案。在类似的情况下,老年人经常经历暴力止赎或强制出售。
在公证处签了一叠文件后,许多老人的房子被小额贷款公司控制了。即使一些涉案人员被依法判刑,抵押财产仍然难以追回。具有法律效力的“签名”和“公证”已成为司法部门面临的最大障碍。
然而,他们也很难说他们是否真的对他们签署的协议一无所知。杨世军向《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报》记者提到,公证处有张广星贷款两次公证的完整监控录像,可以随时查阅。他本人愿意对抗张广兴和刘曙光。
“谁在胡说八道?现在谁违约了?谁在装傻,推卸责任?谁在不择手段地做这些事情,做一个肤浅的受害者?”杨世军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敬老院”骗局的消息频频出现,张广兴对此特别关注。在一个类似于他自己的案件中,他看到了律师郑起的名字,并觉得律师是“有经验的”。
在这种情况下,郑起帮助受害者取回了房子。他承认,由于公证书的存在,这类案件很难处理。
大约在2018年7月,张广兴找到了郑起。
“狩猎”老人从钱开始,然后是房子。
张广兴离开老房子时,什么也没带。刘曙光更好。他随身带着包和身份证。这对老夫妇一起砰的一声关上门,并报了警。当地警察来了两次,并和他们一起拍门,但里面没有动静。
刘曙光回去和家人住在一起,但张广兴拒绝离开旧建筑。他在老房子的同一单元租了一个地下室。
这个8平方米的地下室没有阳光,充满了湿气。厕所在走廊里。张广兴没有地方创业,每顿饭都去附近市场的摊位结算。他一直追求健康,少盐、少油和素食。他不得不选择和吃小吃摊上的食物。
他躺在地下室的一张床上,在他以前的家五层楼上。每隔几天,他就上楼去敲门。
有一次里面有人回答,张广兴赶紧把包要回来,“至少把我的身份证给我”。最后,他拿回了笔记本、一双鞋、一个保温杯和身份证。
张广兴在地下室住了4个多月,熬过了2018年夏天。地下室没有空调节。这位85岁的老人用湿毛巾擦汗,每隔几天就去亲戚家洗澡。
9月,张广兴搬出地下室,和妻子在离家不远的一栋管状建筑里租了一套公寓。他的新地址还没有离开方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方庄地区开始为国家各部委修建宿舍区。当时交通不方便,张广兴不得不坐公交车。现在,这个地方早就被包在市中心了。北京地铁5号线每天运送近100万名乘客,穿过这个街区。三十年前废弃的街道现在位于南二环路和南三环路之间。当你在早晚高峰时间打开手机地图时,你会看到它们是深红色,表示交通堵塞。
郑起一直敦促这位老人离得更远。他担心,如果有一天他遇到杨世军,他可能会被说服再次签署一些东西。"这位老人太善良了,什么都不会签。"
刘曙光还建议他搬到四环路外的一个地方,那里租金会便宜些,但张广兴拒绝去,“只要认出方庄,他就熟悉了”。
房子走后,张广兴去公证处领取公证书。直到那时,他才知道委托他的公证人是杨洪洲。
丰台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田淑宁(Tian Shuoning)提到,就在今年年初,方正公证处的8名公证员,包括杨洪洲,因涉嫌一系列“日常贷款”和“居家养老诈骗”被朝阳警方正式逮捕。
"这是一个有食物链的黑色产业."郑起解释说,一些人利用“金融创新”和“许多法规和法律跟不上”钻井空来“猎杀老年人”的时代。几年前,这只是骗钱。在过去两年里,它只是“瞄准了他们的房子”。
该律师收集的证据包括一系列案件中的合同和文件,由所有有关方面签字。郑起已经收集了张广兴与新币公司、杨世军等签署的所有协议的副本。
张广兴在等老房子。2018年12月26日,丰台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裁定:“杨世军与丁明以张广兴名义签订的《现房买卖合同》无效。”
张广兴签署了委托房地产代理的文件,杨世军是他的代理人。民法通则规定,代理人不得以委托人的名义自行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杨世军以张广兴的名义把房子卖给了丁明,事实上,他是把房子卖给了自己,所以这份购房合同是无效的。”齐正在向记者解释。
杨世军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2019年4月2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维持原判。两个月后,北京方正公证处发出一份文件,撤销了2017年3月为张广兴和刘曙光夫妇出具的“委托杨世军办理房地产抵押、释放和出售”公证书。
撤销的依据是《公证程序规则》第六十三条第三项,“公证书的基本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应当作出撤销公证书的决定”。
上个月,中信公证处还对近800起涉及中安民生的案件做出了承诺决定,称不会对涉及中安民生的经公证债权文件出具强制执行证明。
一年多以后,刘曙光走回他已经住了几十年的房子,但他感到奇怪。家具上覆盖着厚厚的灰尘,房间里充满了奇怪的气味,纱窗被老鼠咬了。老太太用钢球一遍又一遍地擦洗橱柜底部的污渍。
储存在家里的酒变成了空瓶,一本属于她的日记不见了。客厅桌子上有不属于这个家庭的财产法。它已经被翻得很旧了。刘曙光推测它可能属于杨世军。
今年1月,杨世军在起诉张广兴要求偿还贷款时提出上诉。6月18日,丰台法院举行听证会审理此案。仍然没有判决。
郑起认为,“新西兰酶案”中第一个收回房屋的案例可能成为相关案件中更好的先例。
据媒体报道,另一位因新加坡元公司抵押房产的老人仍然不知道他当时在公证处签了什么合同,甚至不知道他的债权人是谁。
双方都认为对方是骗子,他们是受害者。
张广兴也很难说他的债权人是谁。郑起从收集的银行文件判断,自始至终,所有借钱给张广兴的人都是杨世军。
杨世军认为,在这件事上,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现在谁是受害者”。在他看来,张广兴想逃避还钱的责任,“利时冲,险时缩”。
在张广兴签署的前两份贷款合同中,贷款人的名字不是杨世军。在一审法院,杨世军否认认识这两个债权人。但是齐白石正在分发几份文件作为证据,指出杨世军和两个债权人把同一个地址留给了法院。
张广兴的房子回来了,但这对老夫妇仍然很害怕。刘曙光不时会想起杨世军在法庭上大喊的方式,“偿还债务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我借400万元,我必须想办法把它拿回来...新加坡元公司需要偿还这笔钱。”在某个时候,她皱起了眉头。
但是杨世军觉得钱应该由张广兴归还。“我不认识新加坡元公司的任何人,也没有和我达成协议。我向他们要钱不是不合理吗?”他还说,当他打电话给张广兴要利息时,老人对他说:“我会让我的朋友给你回电话的。”
“我也被他骗了!”说到这件事,杨世军以同样的精神说,“我只是想把钱拿出来赚点利息...当他(张广兴)向我借钱时,他骗我买了一栋房子,在海南定居。谁知道如何投资金融保健产品?”
郑起也知道海南的投资。据张广兴解释,当时袁昕公司给张广兴的56万元“被海南儋州的一家公司骗了”。张广兴向儋州开发商转让了27万元购房款。这笔钱也是“费了很大力气才归还的”。
杨世军对张广兴的诉讼,大家都在等待判决。律师认为这一胜利非常大,因为这是“不正常的私人贷款”,整个过程是“荒谬的”。
对于新币公司来说,张广兴只是在郑起的建议下于今年5月17日才报告了此案。目前,此案正处于公安调查阶段。郑起的最新消息是,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刑事调查支队几天前打电话给两位老人,告诉他们调查已经开始。
他们不想再住在老房子里了。半个月来,这两个老人仍然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他们抽烟空然后回来把东西放回去,卖掉旧东西扔掉。
7月30日,张广兴的名字回到了房书上。郑起和刘曙光一致认为张广兴不应该拥有房子,“然后被哄着签了什么东西,失去了房子。”
郑起回忆说,一年多前,他刚刚成为张广兴的律师,不到一周,他就接到一个老人的电话,邀请他“购买”一个项目的股份。
"他不会再被困在传销中了,是吗?"齐国很着急。电话的另一边,张广兴含糊地说他在通州。不久,他被送回家。郑绩推测,有即将认为老人“真的无利可图”。
他目睹了这位86岁的老人在社区门口的体育馆里散发传单,并几乎得到了一张卡片。他不得不冲上去拦住老人:“我说过在你这个年纪不要锻炼!”
“我不能保证在这个年龄,我能保持清醒,不会被欺骗。”中年律师叹了口气。
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房地产“例行贷款”案件,许多案件涉及公证员在公证过程中的违法行为。2017年8月,司法部发布了《公证执业“五条禁令”通知》,要求公证机构“不得对私人贷款合同进行公证,不得出具执行文件”在委托办理房屋销售公证时,“不得一次核销全部抵押、购房和注销抵押,不得办理房屋付款托收公证”。
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邪恶势力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办理“日常贷款”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文件,建议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和无工作能力的人酌情从重处罚“日常贷款”。
郑起收集的数据显示,仅在北京,近几年就有2000多栋房屋被抵押或出售。这包括今年3月提交的800多起案件、今年5月提交的约450起案件、在房融提交的约200起案件和在新加坡元公司提交的200起案件。
在整理房子的过程中,刘曙光会不时翻出一些盒子,里面塞满了张广兴多年来购买的各种保健品。
即使在犯罪和诉讼之后,张广兴仍然保持着他的固执。谈到新加坡元公司的酵素,他的评价仍然是“这个产品真的很好”。
当被问及将来是否会购买更多的保健品时,他看了一眼妻子紧张的脸,最后点了点头。